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不会遗传给下一代。这种疾病属于非遗传性疾病,其发病主要与感染产生B毒素的C型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有关。
病因
- 感染:由产生B毒素的C型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感染所致。摄入该菌污染的食物后,细菌产生的B毒素使肠绒毛麻痹,干扰正常肠道冲洗作用,使病原体得以附着于绒毛,继而破坏肠粘膜,最终导致肠道组织坏死,产生坏疽性肠炎。
- 饮食因素:饮食习惯突然改变,从多吃蔬菜转变为多吃肉食,使肠内生态学发生改变,有利于Welchii杆菌的繁殖;或如饮食以甘薯为主,肠内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大量存在,使B毒素的破坏减少。
临床表现
- 腹痛:起病急骤,突然出现腹痛,多在脐周。病初常表现为逐渐加剧的脐周或中上腹阵发性绞痛,其后逐渐转为全腹持续性痛并有阵发性加剧。
- 腹泻和便血:腹痛发生后即可有腹泻,粪便初为糊状而带粪质,其后渐为黄水样,继之呈白水状或呈赤豆汤和果酱样,甚至可呈鲜血状或暗红色血块。
- 恶心呕吐:常与腹痛、腹泻同时发生。呕吐物可为黄水样、咖啡样或血水样。
- 全身症状:起病后即可出现全身不适,软弱和发热等全身症状。
治疗
- 非手术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休息、禁食)、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抗休克、抗生素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等。
- 外科手术治疗:在特定情况下,如肠穿孔、严重肠坏死、反复大量肠出血等,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不会遗传,但如果有家族成员患病,建议注意饮食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