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物治疗(需遵医嘱)
-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 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可降低血脂、稳定斑块,延缓动脉硬化进展。
-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可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缺血。
- 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可扩张血管、缓解心肌缺血,但需注意用药间隔期。
二、饮食调整(辅助缓解)
- 低盐低脂饮食: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减少动物内脏、肥肉等高胆固醇食物。
- 多吃蔬菜水果:如芹菜、燕麦、苹果、猕猴桃等,补充维生素和纤维素,辅助降血脂。
- 适量摄入鱼类和全谷物:深海鱼(如三文鱼)富含ω-3脂肪酸,燕麦、糙米等全谷物可改善血脂。
- 避免刺激性食物:忌烟酒、浓茶、咖啡及辛辣油腻食品,减少血管刺激。
三、生活方式干预
- 控制体重:BMI保持在18.5-24.9,避免肥胖加重心脏负担。
- 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但需避免过度劳累。
- 定期监测:定期检查心电图、血压、血脂,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其他治疗
若冠状动脉狭窄严重(如超过75%),需考虑介入治疗(支架植入)或搭桥手术。
提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可能进展为严重心血管事件,建议尽早就医并严格遵循医嘱。饮食和药物需结合个体情况调整,避免自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