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药物治疗需根据个体情况选择,核心药物包括以下几类:
一、核心治疗药物
-
抗血小板药物
-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肌梗死风险。
- 适用性:作为基础用药长期使用,需注意出血风险。
-
他汀类药物
- 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降低血脂,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延缓疾病进展。
- 注意事项:需监测肝功能及肌肉疼痛等不良反应。
-
β受体阻滞剂
- 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
- 禁忌症:哮喘、严重心动过缓患者慎用。
-
硝酸酯类药物
- 硝酸异山梨酯、硝酸甘油:扩张冠状动脉及外周血管,缓解心肌缺血。
- 使用建议:急性期可舌下含服,长期使用需间歇给药以避免耐药性。
-
钙通道阻滞剂
- 硝苯地平、氨氯地平: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尤其适用于冠状动脉痉挛患者。
- 副作用:可能引起下肢水肿或头痛。
-
ACEI/ARB类药物
- 依那普利、氯沙坦:降低血压,改善心肌重构,保护心脏功能。
- 适用人群: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者。
二、辅助治疗药物
- 通心络胶囊、麝香保心丸:中成药可辅助改善心肌缺血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三、注意事项
- 个体化用药:需结合患者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及药物耐受性调整方案。
- 药物联用风险:避免钙通道阻滞剂与β受体阻滞剂联用导致心动过缓。
- 生活方式干预: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适度运动是药物治疗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