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外出活动时,蠓虫叮咬是一个常见的问题。蠓虫叮咬后,通常会出现以下症状:
- 1.剧烈瘙痒:被蠓虫叮咬后,皮肤会感到非常痒,这种痒感通常比蚊子叮咬更剧烈
- 2.红肿:叮咬部位会出现红肿,硬块可能会持续数周
- 3.水疱和溃烂:如果抓挠叮咬部位,可能会导致水疱和溃烂,进而引发感染
- 4.黑斑:叮咬后,皮肤上可能会留下黑色的暗痕
- 5.全身性反应:对于过敏体质的人来说,蠓虫叮咬可能会引发全身性荨麻疹或发热
症状的详细描述:
- 速发型风团:叮咬后半小时内出现中央有叮咬痕迹的风团,24小时内消退,不留痕迹
- 迟发型风团:叮咬后12至24小时内出现水肿性红斑,逐渐变成风团,中央可能有绿豆大的瘀点或丘疹,严重的可变成水疱
- 血管性水肿或全身性风团:严重者可能出现血管性水肿或全身性风团及大片瘀斑
处理方法:
1.立即清洗:用肥皂水冲洗伤口,以中和酸性毒素
2.快速止痒:外涂炉甘石洗剂或薄荷膏,冰敷10分钟以降低红肿
3.避免抓挠:抓挠可能导致感染,若出现化脓或发热,应及时就医
4.局部消毒:若叮咬处破损,可用碘伏消毒
预防措施:
- 穿浅色长袖衣裤,避免皮肤裸露。
- 使用含避蚊胺(DEET)的驱蚊剂。
- 避开清晨和傍晚的河边、树林等高风险区域
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建议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