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处理方法
一、抗感染治疗
-
抗生素选择:
- 敏感菌株:首选苯唑西林、氯唑西林或第一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唑林)。
- 耐药菌株(如MRSA):需选用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等。
- 治疗需根据药敏试验调整,疗程一般为2~4周,重症可延长至6周。
-
联合用药:
- 耐药菌感染可联合利福平、夫西地酸等增强疗效。
二、对症治疗
-
退热:
- 体温≥38.5℃时,使用布洛芬(6个月以上)或对乙酰氨基酚(3个月以上)。
-
止咳化痰:
- 选用氨溴索口服或雾化,严重者可用苏黄止咳胶囊缓解咳嗽。
-
呼吸支持:
- 出现发绀或血氧分压<60mmHg时需吸氧,必要时机械通气。
三、支持治疗
-
营养与水电解质平衡:
- 保证充足营养,重症患儿可给予肠道外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
-
免疫调节:
- 重症可输注免疫球蛋白或血浆,增强免疫力。
四、并发症处理
-
脓胸/脓气胸:
- 少量脓液可穿刺抽吸,脓液黏稠或量大需胸腔闭式引流。
-
肺脓肿:
- 药物治疗无效时,需手术清除感染组织。
五、日常护理与预防
-
环境管理:
-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18~20℃,湿度60%),减少交叉感染。
-
卫生习惯:
- 勤洗手、避免共用物品,接触患儿前后需消毒。
-
病情监测:
- 密切观察体温、呼吸频率及精神状态,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注意事项
- 治疗期间避免自行停药或调整药物剂量,需严格遵循医嘱。
- 合并休克、脑水肿等危重情况时,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
以上方案需根据患儿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及并发症情况个体化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