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物理刺激法(适用于发作初期或症状较轻时)
- 婴儿:用冰袋冷敷面部10秒或刺激咽部引发恶心呕吐。
- 较大儿童:尝试深吸气后屏气、用力呼气(Valsalva动作)或按摩颈动脉窦(需由医生操作)。
2. 药物治疗(需医生指导)
- 首选药物:普罗帕酮、心律平或腺苷静脉注射,可快速终止发作。
- 其他药物:洋地黄类(如西地兰)、β受体阻滞剂或异搏定,适用于特定情况。
- 注意事项:需严格遵医嘱控制剂量,避免自行停药或调整。
3. 电复律(紧急情况使用)
- 当患儿出现严重血流动力学异常(如休克、心衰)时,需立即进行同步电复律。
4. 射频消融术(根治性治疗)
- 适用于反复发作、药物无效或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患儿,通过微创手术消除异常电信号通路。
5. 日常管理与预防
- 监测:定期复查心电图,避免剧烈运动和感染诱发。
- 生活方式:保持情绪稳定,合理饮食,减少疲劳。
提示:若患儿发作时出现面色苍白、呼吸急促或晕厥,需立即就医。居家可通过物理刺激尝试缓解,但不可替代专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