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外源性变应性肺泡炎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具体哪种 “效果好” 需根据患儿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而定,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糖皮质激素
- 作用机制:具有强大的抗炎、抗过敏作用,可减轻肺泡炎和肺间质纤维化,缓解症状,改善肺功能。
- 常用药物:泼尼松等。一般初始剂量为每日 1 - 2mg/kg,分 3 - 4 次口服,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
- 免疫抑制剂
- 作用机制:用于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的患儿,可抑制机体的免疫反应,减轻炎症损伤。
- 常用药物: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硫唑嘌呤一般每日剂量为 1 - 2.5mg/kg,分 1 - 2 次口服;环磷酰胺一般每日剂量为 1 - 3mg/kg,分 1 - 2 次口服。
- 支气管扩张剂
- 作用机制:可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喘息症状,改善通气功能。
- 常用药物:沙丁胺醇、氨茶碱等。沙丁胺醇可通过雾化吸入给药,每次 0.1 - 0.2mg/kg,每日 3 - 4 次;氨茶碱一般每日剂量为 4 - 6mg/kg,分 2 - 3 次口服或静脉滴注。
除了药物治疗,还应避免患儿再次接触过敏原,这对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复发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