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殊面容与骨骼异常
患儿出生时可能无明显异常,但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出现头大、面部粗陋(前额突出、鼻梁低平、唇厚舌大)、身材矮小、关节僵硬(如爪形手、脊柱侧凸/后凸)等特征。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肋骨增宽呈“飘带状”、掌骨近端狭窄等骨骼X线改变。 -
神经系统症状
早期智力发育可能正常,但6-8岁后常出现智力、语言和运动能力倒退,伴随好动、攻击行为等行为异常。重型患者可能出现癫痫、脊髓压迫、腕管综合征等严重神经系统症状。 -
内脏器官受累
- 肝脾肿大:多数患者伴有腹部膨隆、肝脾增大,部分合并脐疝或腹股沟疝。
- 呼吸系统:因鼻咽软组织增厚和扁桃体肥大,早期即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后期可发展为严重气道梗阻,需辅助通气。
- 心血管系统:约82%患者出现心脏瓣膜病(如二尖瓣、主动脉瓣病变)、心肌肥厚,部分可进展为心力衰竭。
-
其他特征
- 听力与视力:早期即可出现进行性听力损失(感音神经性或传导性),部分患者有视神经萎缩或视网膜病变。
- 皮肤表现:出生时背部或臀部有大片“蒙古斑”,皮肤增厚呈结节状或鹅卵石样改变。
- 消化系统:慢性腹泻、肝脾肿大可能导致营养吸收障碍。
分型差异:
- 重型(多在2岁内发病):智力严重低下、行为异常、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多于10-20岁死亡。
- 轻型(晚发型):以皮肤、骨骼改变为主,智力正常,可存活至50岁以上。
若怀疑该病,需结合尿糖胺聚糖检测、酶活性分析(如IDS酶)及基因检测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