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腺瘤是一种相对少见的唾液腺良性肿瘤,主要发生在腮腺,但也可以出现在颌下腺和小唾液腺。以下是嗜酸性腺瘤的一些典型临床表现:
-
无痛性肿块:患者通常会在耳前区域或腮腺区发现一个逐渐增大的、无痛性的肿块。这个肿块通常是圆形或卵圆形,质地较软,并且可以活动,与皮肤没有明显的粘连。
-
缓慢生长:嗜酸性腺瘤生长非常缓慢,患者可能多年都没有明显的感觉,直到肿块变得足够大才被注意到。
-
体积较小:大多数嗜酸性腺瘤的直径不超过5厘米,因此它们往往不会引起显著的功能障碍或者不适。
-
热结节特征:嗜酸性腺瘤具有一个独特的特性,即在锝99核素扫描中呈现为“热”结节,这是因为嗜酸性粒细胞中的线粒体氧化酶系统对锝99有特殊的亲和力。
-
病理学特点:从病理角度来看,嗜酸性腺瘤由较大的嗜酸性粒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含有丰富的嗜伊红颗粒,细胞排列成实性片块或小梁状结构,有时形成类似腺管样的结构。
-
其他症状:虽然嗜酸性腺瘤通常是无症状的,但如果肿瘤位于鼻腔或鼻咽部,可能会导致鼻塞的症状。如果合并感染,则可能出现疼痛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嗜酸性腺瘤是良性的,但它需要与其他疾病如腮腺炎相鉴别。腮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表现为腮腺的急性肿胀,伴有发热、疼痛等症状,而嗜酸性腺瘤则不具备这些炎症特征。
对于嗜酸性腺瘤的确诊,除了依靠上述临床表现外,还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CT等)以及病理学检查来明确诊断。一旦确诊,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旨在彻底移除肿瘤及其周围的部分正常组织以防止复发。由于这种肿瘤较为罕见,在治疗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避免误诊和漏诊,并且术后应定期随访观察是否有复发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