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胃食管反流用药需根据具体情况由医生判断,不存在绝对 “最管用” 的药,常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类:
- 抑酸药
-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通过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内 pH 值,减轻胃酸对食管黏膜的刺激,缓解反流症状。适用于反流症状较严重、存在食管炎的患儿。一般晨起空腹服用,不同年龄段患儿用药剂量不同,需遵医嘱使用。
- H₂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可抑制胃酸分泌,作用时间相对较短。适用于轻度反流或作为质子泵抑制剂的替代药物。通常按体重计算用药量,分 2 - 3 次服用,疗程一般为 4 - 8 周。
- 促胃肠动力药
- 多潘立酮:可促进胃肠蠕动,增强食管下括约肌张力,加速胃排空,减少胃内容物反流。适用于以胃排空延迟为主要表现的患儿。一般按体重计算剂量,分 3 - 4 次饭前半小时服用。但多潘立酮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锥体外系症状等,使用时需密切观察。
- 西沙必利:能促进全胃肠道动力,作用较全面,但因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等严重不良反应,使用时需谨慎,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
- 黏膜保护剂
- 铝碳酸镁:可在食管和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中和胃酸,吸附胆汁,减轻胃酸和胃内容物对食管黏膜的损伤。适用于有食管炎、食管黏膜糜烂或溃疡的患儿。一般在饭后 1 - 2 小时或睡前嚼服,不同年龄段用量有所不同。
- 硫糖铝:能在酸性环境下形成胶体保护膜,覆盖在溃疡表面,促进黏膜修复。可用于轻度食管炎患儿。通常需空腹服用,分 3 - 4 次。
由于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和个体差异,用药的选择、剂量和疗程都需要医生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年龄、体重等因素综合判断,家长切勿自行给孩子用药。除了药物治疗,还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等方法来缓解胃食管反流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