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淤积性黄疸的表现症状可归纳为以下方面:
一、典型症状
- 皮肤和巩膜黄染
- 皮肤、眼白呈现暗黄、黄绿或绿褐色,严重时呈黑色,黄疸程度与病情进展相关。
- 皮肤瘙痒
- 剧烈且持续性瘙痒,常先于黄疸出现,夜间加重,与胆汁酸刺激皮肤神经末梢有关。
- 尿液和粪便颜色改变
- 尿液呈茶色或酱油色(因胆红素经肾脏排泄增加);
- 粪便颜色变浅或呈灰白色(胆汁无法进入肠道)。
二、消化系统症状
- 脂肪泻及腹胀
- 胆汁减少导致脂肪消化障碍,出现脂肪泻、大便油腻,伴腹胀和消化不良。
- 食欲减退与恶心
- 厌油腻、食欲不振,部分患者伴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
三、伴随症状
- 肝区不适或疼痛
- 右上腹隐痛或钝痛(因肝脏肿大、胆道压力升高或炎症)。
- 肝脾肿大
- 触诊可发现肝脏肿大,部分患者伴脾脏肿大(与门静脉高压或肝损伤相关)。
- 乏力及营养缺乏
- 因脂溶性维生素(A、D、E、K)吸收障碍,可能出现出血倾向(如维生素K缺乏)、乏力等。
四、特殊表现
- 壶腹周围癌或胆石症患者可能出现波动性黄疸(肿瘤坏死或结石移动时黄疸暂时减轻)。
- 恶性肿瘤引起的黄疸常进行性加重,且伴随体重下降。
以上症状需结合临床检查(如影像学、肝功能检测)进一步明确病因及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