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损伤处理方案
一、初步处理
- 立即禁食并胃肠减压
停止经口进食和饮水,避免加重损伤或引发感染,通过鼻胃管减少胃内容物对食管的刺激。 - 及时就医评估
若出现胸痛、呕血、发热等症状,需尽快进行内镜或影像学检查明确损伤程度。
二、药物治疗
- 抑制胃酸分泌
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或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减少胃酸对损伤黏膜的侵蚀。 - 黏膜保护剂
硫糖铝、铋剂等药物可形成保护膜,促进黏膜修复。 - 抗感染治疗
存在感染风险时,需使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类、喹诺酮类)控制感染。
三、内镜治疗
- 止血与修复
内镜下采用电凝、钛夹或激光止血,适用于黏膜撕裂或小穿孔。 - 支架或扩张术
严重穿孔可置入覆膜支架,食管狭窄则通过球囊扩张恢复通畅。
四、手术治疗
- 急诊手术指征
食管破裂、大穿孔或保守治疗无效时,需手术修复或部分切除重建,术后放置引流管防止感染。 - 特殊情况处理
食管癌等病变需结合肿瘤切除及放化疗。
五、营养支持
- 肠外营养
短期禁食期间通过静脉补充营养。 - 逐步恢复饮食
病情稳定后从流质过渡到软食,避免辛辣、硬质食物刺激。
六、并发症管理
- 感染控制
并发纵隔炎或胸膜炎时需加强抗生素并胸腔引流。 - 瘢痕狭窄处理
愈合后若出现吞咽困难,可通过内镜定期扩张或支架置入改善。
总结:食管损伤需根据损伤程度选择个体化方案,轻度损伤以药物和禁食为主,严重病例需内镜或手术干预,同时重视营养支持和并发症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