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物治疗调整
-
强化利尿与容量管理
- 若常规利尿剂无效(如呋塞米≥80mg/日仍无尿),可联合噻嗪类利尿剂、醛固酮拮抗剂或小剂量多巴胺提升疗效。
- 严重水肿或肾功能不全时,可采用超滤或血液透析清除体内多余水分,恢复利尿敏感性。
-
神经内分泌抑制剂个体化应用
- ACEI(如卡托普利)和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需从极小剂量开始,避免低血压或心衰恶化。
- 螺内酯可改善利尿效果及心肾功能,但需监测电解质。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中药(如扶正培本、活血养阴方剂)联合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可辅助改善心功能及免疫状态。
二、非药物治疗
-
机械辅助装置
- 短期可使用ECMO、Impella心室支持系统或TandemHeart改善血流动力学,为心脏移植争取时间。
- 长期机械辅助(如左室辅助装置)适用于无法恢复的心衰患者。
-
心脏移植
- 终末期患者经评估后可考虑心脏移植,术后需终身抗排异治疗,5年存活率可达70%-80%。
-
血运重建与再同步化治疗
- 血运重建(如冠脉介入)可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供血。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适用于传导不同步患者,降低死亡率。
三、综合管理
- 危险因素控制:防治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限制钠盐摄入(每日≤2g)。
- 生活方式干预:避免剧烈运动、预防感冒,病情稳定者适度锻炼。
- 定期监测:每日称体重、记录出入量,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特殊病例处理
- 利尿剂抵抗:可联用托伐普坦(排水不利钠)或改用血管加压素V2受体拮抗剂。
- 心源性休克:优先使用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慎用血管扩张剂。
综上,难治性心衰需多学科协作,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阶梯化治疗方案,同时注重长期管理与危险因素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