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隔离与防护
- 立即隔离:将患儿安置在负压病房,避免交叉感染,医护人员需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装备。
- 家长配合:避免带孩子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注意个人卫生(如勤洗手、戴口罩)。
二、支持性治疗
- 维持生命体征:密切监测体温、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必要时给予吸氧或机械通气。
- 补液与营养:通过静脉或口服补充液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提供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
- 重症监护:对呼吸困难或血氧不足的患儿,需及时进行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必要时采用俯卧位通气或ECMO(体外膜肺氧合)。
三、药物治疗
- 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可能用于部分病例,但需根据医生评估使用。
- 免疫调节剂:干扰素-α等可能用于重症患儿,但需谨慎权衡利弊。
- 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可减轻炎症反应,但需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用药。
四、并发症处理
- 肺炎/ARDS:需针对性治疗,如调整呼吸支持方案。
- 休克或多器官衰竭:需快速补液、抗休克治疗,并支持心、肝、肾功能。
五、家长注意事项
- 及时就医:若孩子出现持续高热、呼吸急促、发绀等症状,应立即就诊。
- 心理支持:安抚患儿情绪,避免因恐惧加重病情。
引用来源
以上措施综合参考了临床诊疗指南及多篇文献,具体方案需由专业医生根据患儿病情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