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单侧肺异常透亮综合征的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病因及机制:
一、主要病因
-
先天性发育异常
- 肺动脉发育不全或缺如:胚胎期肺动脉发育异常导致患侧肺血供不足,影响血气交换,形成肺野透亮度增加。
- 支气管结构异常:如支气管闭锁、先天性肺叶气肿等,可能导致局部通气障碍。
-
肺部感染
- 病毒性肺炎: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感染后可能引发局部肺组织损伤或炎症反应,导致透亮度异常。部分病例在感染(如麻疹)后出现该综合征。
-
支气管阻塞或压迫
- 异物或分泌物阻塞:支气管被异物、黏液等阻塞导致通气不足,形成单侧透亮。
- 外部压迫:胸腔肿瘤、囊肿等压迫支气管或肺组织,影响正常通气功能。
-
其他因素
- 胸部手术史:既往手术可能影响肺组织正常结构或血流分布。
- 肺隔离症或淋巴管扩张:异常肺组织或淋巴系统病变可能参与发病。
二、发病机制
- 血流动力学改变:患侧肺血管阻力增加,导致肺动脉血流减少,肺组织因血供不足而透亮度增高。
- 通气-灌注失衡:支气管阻塞或外部压迫使患侧肺通气减少,健侧肺代偿性血流量增加,加剧透亮度差异。
- 继发性改变:感染或炎症可能导致肺组织破坏、纤维化或气体潴留,进一步影响影像学表现。
三、高危人群
先天性肺动脉发育异常、支气管狭窄、反复肺部感染或有异物吸入史的儿童更易发病。
综上,该综合征的形成是先天性因素与后天获得性因素(如感染、阻塞)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机制涉及肺血管发育异常、通气障碍及血流分布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