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力损伤
吸入高温气体、火焰或热蒸汽时,热能会直接破坏呼吸道黏膜,导致蛋白失活、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引发黏膜水肿、炎症渗出,严重时可致气道狭窄或闭塞。例如,声门以上部位(如鼻腔、咽喉)因热交换作用常受保护,但高温仍可能引发上气道肿胀。 -
化学物质损伤
火灾烟雾中含有大量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氰化物、二氧化硫)和颗粒物,这些物质通过以下方式造成损伤:- 直接刺激:引发呼吸道痉挛、喉头水肿,导致呼吸困难。
- 全身中毒: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阻碍氧气运输,引发代谢性酸中毒;氰化物抑制细胞呼吸,加重组织缺氧。
- 肺水肿:刺激性气体(如氯气、氨气)与水反应生成酸或碱,破坏肺泡-毛细血管屏障,导致液体渗出和低氧血症。
-
烟雾颗粒与缺氧
烟雾中的微小颗粒(如炭末)可阻塞气道,形成管型,加重气道梗阻。烟雾消耗氧气并产生一氧化碳,导致组织缺氧,进一步损伤肺间质和肺泡。 -
全身性影响
吸入性损伤可引发全身炎症反应,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尤其是合并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时风险更高。
总结:吸入性损伤是热力、化学物质、颗粒物及缺氧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严重程度取决于暴露时间、烟雾浓度及个体反应。早期识别(如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和及时干预(如气管插管、氧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