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过重阳节的风俗包括:
-
登高:重阳节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统一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
佩茱萸: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至南北朝最为盛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称为茱萸囊,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
-
吃重阳糕: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而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
赏菊花:菊花是秋天的花朵,在重阳节盛开最为旺盛,从古时候就有很多文人墨客在重阳节进行赏菊活动,还有些地方举办菊花大会,吸引无数人前往观看,这样的活动一直延续至今,也就成了重阳节的习俗活动。
-
饮菊花酒:菊花酒是用新鲜的菊花酿制而成,清香扑鼻,口感独特。饮用菊花酒不仅可以消暑解渴,还有助于养生,符合重阳节的长寿主题。人们在一起举杯畅饮,欢声笑语,感受浓浓的节日氛围。
-
文艺演出:许多地方会举行文艺演出,如舞龙、舞狮、民间歌舞等,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尤其是是一些地方的老年人,借此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艺,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
敬老活动:许多家庭会特意为年长者准备丰盛的宴席,表达对他们的关心和敬意。年轻一代会陪伴在身边,倾听他们的故事,传承家庭的文化和价值观。这种尊老敬贤的传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德。
以上就是甘肃过重阳节的主要风俗。这些风俗不仅丰富了节日的内容,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和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