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治疗与预防
-
预防感染
- 加强卫生管理:保持居室清洁,避免接触病原体,外出佩戴口罩,勤洗手。
- 及时就医: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需立即就诊,避免延误治疗。
-
营养支持
- 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摄入,必要时补充营养剂以增强免疫力。
二、针对性治疗
-
免疫调节治疗
- 替代治疗:对免疫球蛋白缺乏者,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IVIG)是最常见方式。
- 药物干预:胸腺素可刺激T细胞生成,适用于胸腺发育异常者;抗生素用于控制细菌感染。
-
原发病治疗
- 积极治疗诱发免疫缺陷的原发病(如慢性感染、营养不良、血液系统疾病等),停用可能导致免疫抑制的药物(如激素、抗生素)。
三、特殊护理与生活管理
-
日常防护
- 避免人群密集场所,减少感染风险;保持皮肤、口腔清洁,预防继发感染。
- 饮食卫生:避免生食,选择熟食,补充抗氧化食物(如蓝莓、绿叶菜)。
-
心理与社交支持
- 建立家庭支持系统,通过心理咨询缓解心理压力;参与低风险社交活动,避免过度隔离。
四、医疗监测与调整
- 定期进行免疫功能检测(如淋巴细胞计数、免疫球蛋白水平),根据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 若需接种疫苗,应避免活疫苗,选择灭活疫苗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五、严重病例处理
- 对合并严重感染(如肺炎、败血症)或免疫重建失败者,需住院接受强效抗生素或免疫支持治疗。
提示:具体治疗方案需由儿科医生根据患儿病情制定,家长应严格遵循医嘱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