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洁伤口
- 立即用生理盐水或双氧水冲洗伤口,清除脓液和污垢,保持无菌环境。
- 若在野外无法获取专业用品,可用纯净水冲洗,但需注意避免二次感染。
2. 消毒与包扎
- 用碘伏由内向外环形消毒伤口及周围皮肤,避免使用酒精类刺激性液体。
- 覆盖无菌纱布或透气性好的敷料,松紧适宜,防止压迫影响血液循环。
3. 脓液引流
- 若脓液较多且伤口较深,需由医生切开排脓或放置引流条,确保脓液顺畅排出。
- 切勿自行挤压伤口,以免加重感染。
4. 药物治疗
- 轻度感染可局部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
- 感染严重时需遵医嘱口服或注射抗生素(如头孢类),控制炎症。
5. 及时就医
- 若出现红肿、发热、持续流脓或全身症状(如发热),应立即就医。
- 深度感染或组织坏死需手术清创,必要时缝合或植皮。
注意事项
- 保持伤口干燥,避免沾水或污染物。
- 加强营养摄入(蛋白质、维生素C),忌辛辣刺激食物。
- 定期换药(每日1-2次),观察愈合情况。
提示:户外露营时建议随身携带急救包,包含生理盐水、碘伏、无菌纱布等,以便第一时间处理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