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春节习俗包括以下方面:
-
做面食:推上碾子压糕面、赶上毛驴磨豆腐、蒸黄馍馍、做黄酒、擀杂面、炸油糕,过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准备好。
-
做顶针:在这里,还可以看到有的人家用红线穿上做针线活用的顶针,挂在孩子的脖子上,这也是祝福的吉祥物,叫增岁顶针。每年增加一个,一直到十二岁为止。
-
扭秧歌:秧歌拜年是陕北年俗中独特的风情。春节期间,村村都组织秧歌队,挨门逐户拜年,在这里俗称沿门子。秧歌拜年首先是谒庙、敬神,祈祷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到各家各户拜年。
-
开门炮:陕北人放开门炮,还有一层深意。据说,腊月二十三日上天向玉帝汇报人间事务的灶马爷爷要在正月初一早晨归来。所以放开门炮,是为了迎接这位一家之主凯旋归来。有的地方,主人带上儿子,提上香烛纸马,到村前村后的庙上烧香叩头,才算迎来了新的一年。开门炮迎来了开门喜庆,开门吉祥,城乡处处喜气洋洋。
-
拜年:拜毕天地、财神、庙神、祖宗,则要向长者拜年。儿孙辈登门给祖父母、父母拜年。拜过年,儿孙们坐在炕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把早已准备好的瓜子、花生、糖果、油炸炸、酸枣等食品端出来,让晚辈们品尝,并给孩子们一些钱币,这些钱币是压岁钱,也是赐福钱。
-
跳火节:跳火节是陕北春节期间一个比较独特而又别致的民间节日,时间是农历正月二十三。
-
贴对联:在陕北,贴对联是春节前的重要习俗之一。人们通常会在除夕前几天开始准备,挑选寓意吉祥的对联和横批,用红色的纸张书写或购买印刷好的对联。在除夕当天,将对联贴在家门口的两侧,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
打醋炭:打醋炭是一种独特的习俗,就是在铁勺上放一块烧红的煤炭,再浇上醋。“打醋炭”要在家里的每个角落进行,意为驱邪,实际上这是一种科学的杀菌消毒的办法。
-
守岁:除夕之夜人们总是睡得很晚。一般家里都彻夜不熄灯,预示四季平安,长命百岁。锅里放些吃食,这叫“照锅”,意思是一年不缺吃。有些老人这夜睡不着觉,一个人静静地踏黑爬上山顶,面向东方了望,这叫“品天”。据老人说,从晓天的色道上能看出今年庄稼的丰歉、村寨的吉凶。究竟灵不灵,谁也不去深究。
-
迎神、接灶君:接着,老人们便忙着迎神、接灶君。孩子们早都跑出去拜年了。
以上就是陕北春节的主要习俗。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也展示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