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真菌性肺炎的治疗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抗真菌药物治疗
抗真菌药物是治疗小儿真菌性肺炎的主要药物,根据不同的真菌类型和感染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
-
两性霉素B(AmB):为广谱第一线抗真菌药物,口服不能吸收,必须由静脉滴入。初为每天0.1mg/kg逐天增加0.1mg/kg,直至每天或隔天1mg/kg,疗程6~12周。对于肺毛霉菌病及肺曲菌病剂量可达1.5mg/kg。
-
两性霉素B脂质体:用于无法耐受传统两性霉素B制剂的患者、肾功能严重损害、不能使用传统两性霉素B制剂的患者。起始剂量为每天1mg/kg,经验治疗的推荐剂量为每天3mg/kg,确诊治疗为每天3或5mg/kg,静脉输注的时间不应少于1h。
-
氟胞嘧啶(5Fc):对念珠菌、隐球菌及曲菌的少数菌株有效。疗效比两性霉素差,临床常二者联合应用。本品易产生耐药性,口服吸收良好,剂量为每天50~150mg/kg,每6小时给药1次,疗程为1~3个月。
-
克霉唑:对念珠菌、隐球菌、曲菌及荚膜组织胞浆菌均有良好的抑菌作用,不易产生耐药性,口服吸收快,剂量为每天50~100mg/kg,每8小时1次。
-
伏立康唑:具有广谱抗真菌作用,尤其是对侵袭性曲霉菌有效。
-
酮康唑:对念珠菌、新型隐球菌、荚膜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有抗菌作用。口服吸收好,毒性小,疗效好,不损害肾功能,与AmB合用能增加杀菌能力。本药不能通过血脑屏障。
-
伊曲康唑:用于曲霉菌、念珠菌属、隐球菌属和组织胞浆菌等感染的预防治疗。
-
氟康唑:用于非粒细胞减少患者的深部念珠菌病。
-
卡泊芬净:用于侵袭性念珠菌病、念珠菌血症及侵袭性曲霉菌病。
-
球红霉素:疗效类似AmB,但毒性较AmB低。口服不能吸收,必须由静脉滴注。
辅助治疗
-
治疗原发病:积极治疗可能存在的基础疾病,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
增加营养:适量给予多种维生素,保持充足的休息和均衡饮食。
-
免疫调节治疗:对于存在免疫缺陷的小儿真菌性肺炎患者,可使用免疫增强剂等。
-
肺功能锻炼:在专业指导下进行规律性的深呼吸、咳嗽练习等活动,以增强呼吸肌肉力量和增加肺活量。
-
中药调理:可根据患儿体质虚弱、久病后气血不足、痰湿内蕴等情况,使用中药进行调理。
手术治疗
对于肺空洞型曲菌球病且有反复咯血者,可行外科手术切除。手术方式以肺叶切除术为宜,尽量避免全肺切除术。
其他治疗
-
全身支持治疗:包括人免疫球蛋白和血浆的应用,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
防止合并症:在治疗原发真菌感染的要注意预防细菌和病毒感染。
-
停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真菌性肺炎的发生与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有关,因此需及时停药。
-
加强营养支持:真菌性肺炎对孩子的消耗很大,治疗过程中需要加强营养支持。
-
保持水电平衡:多饮水,适当补充电解质,以维持水电平衡。
-
输新鲜血液:必要时可输新鲜血液,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治疗小儿真菌性肺炎需要综合多方面的措施,家长和医生需要密切合作,才能确保患儿尽快康复。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儿的症状变化及药物反应,定期复查胸部X线检查或高分辨率CT扫描,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