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抗生素治疗
- 作用:控制尿路感染,防止炎症加重肾脏损伤。
- 常用药物:复方新诺明、阿莫西林、呋喃妥因、头孢呋辛酯等,需根据尿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
- 用法:通常采用睡前单剂量口服的低剂量抑菌疗法,疗程需持续6个月至2年。
2. 降压药
- 作用: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延缓肾功能恶化。
- 常用药物: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依那普利、赖诺普利。
- 钙通道阻滞剂(CCB):如非洛地平缓释片、硝苯地平。
3. 其他辅助药物
- 保肾药:如金水宝胶囊、百令胶囊,可改善肾脏代谢。
- 利尿剂:如呋塞米,用于缓解水肿。
- 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适用于免疫反应明显的重症患者。
- 改善微循环药:如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促进肾脏修复。
4. 注意事项
- 个体化治疗:药物选择需结合尿培养结果、血压情况及肾功能状态,避免自行用药。
- 长期管理:需坚持低剂量抗生素预防感染,同时配合低盐、低蛋白饮食及定期复查。
- 手术干预:严重反流或内科治疗无效者,需考虑肾脏重建手术或肾移植。
提示:具体用药方案请务必在医生指导下制定,切勿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