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男子部分性雄激素缺乏综合征(PADAM)的处理需结合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及长期监测,具体方案如下:
一、西医药物治疗
-
睾酮补充治疗(TST)
- 适应症:血清睾酮水平显著降低且存在典型症状(如性功能减退、乏力、情绪异常)的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3个月试验性治疗,有效则长期应用。
- 常用药物:
- 口服制剂:十一酸睾酮(安特尔),80-160mg/d分次服用,避开肝脏代谢,安全性较高。
- 肌注制剂:环戊丙酸睾酮、庚酸睾酮(100-200mg/2周),需定期监测血药浓度。
- 皮肤贴剂:模拟生理分泌节律,但阴囊贴剂可能导致双氢睾酮(DHT)浓度过高,需警惕前列腺影响。
- 疗效:改善体能、性功能、骨密度,减少腹部脂肪,降低总胆固醇。
-
辅助药物
- 抗抑郁/焦虑药:如氟西汀、阿普唑仑,用于缓解情绪症状。
- 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针对骨关节疼痛。
二、中医辨证论治
根据体质分型选择中药调理:
- 肾阳虚型:右归丸加减(附子、肉桂、鹿角胶),改善阳痿、尿频。
- 肾阴虚型:知柏地黄汤(知母、黄柏、熟地黄),缓解潮热、失眠。
- 心肾不交型:天王补心丹合交泰丸,调和心悸、健忘。
三、生活方式干预
- 饮食调整:
- 高蛋白、低脂饮食,增加锌、维生素D摄入(如海鲜、坚果)。
- 避免酒精和高糖食物,预防肥胖及代谢紊乱。
- 规律运动:
- 每周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结合力量训练,增强肌肉量和骨密度。
- 心理调节:
- 参与社交活动,必要时接受心理咨询,减轻焦虑抑郁。
四、长期监测与安全性管理
- 前列腺监测:
- 治疗前需筛查前列腺癌,每6-12个月复查PSA及直肠指检。
- 肝功能及代谢指标:
- 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如甲睾酮),定期检测肝酶、血脂。
- 疗效评估:
- 通过量表(如AMS量表)跟踪症状改善情况,无效者及时停药。
五、预后与注意事项
- 预后:多数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但个体差异较大,约39%对睾酮治疗反应不佳。
- 禁忌症:前列腺癌、严重红细胞增多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禁用TST。
建议患者结合内分泌科与男科医生制定个性化方案,定期复诊调整治疗。更多完整信息可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