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性放射性肾炎
- 早期症状:潜伏期(接受放射线照射后6-12个月)可能出现轻度蛋白尿、高血压及乏力。
- 典型症状:
- 全身症状:呼吸急促、头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极度疲倦。
- 泌尿系统症状:水肿(面部、下肢对称性凹陷性水肿)、中度或重度高血压、血尿(肉眼或镜下)、蛋白尿(多数<2g/d,偶可高至4-5g/d)。
- 肾功能损害:进行性氮质血症(血肌酐、尿素氮升高),严重时可发展为心力衰竭、尿毒症。
二、慢性放射性肾炎
- 早期表现:可能无症状或仅有轻度蛋白尿,类似慢性肾炎。
- 进展期症状:
- 代谢异常:贫血(面色苍白、头晕)、低渗尿、多尿(夜尿增多)。
- 器官损害:高血压(可能伴肾素-血管紧张素失衡)、水肿、缓慢进展的尿毒症。
- 并发症:腹膜后硬化可能加重肾功能衰竭,合并放射性肠炎时可出现腹泻、电解质丢失。
三、其他类型
- 良性高血压:接受照射后2.5-5年出现高血压伴蛋白尿,但肾功能正常。
- 恶性高血压:急进性血压升高(舒张压>140mmHg),死亡率极高,多由肾动脉狭窄或单侧肾缺血引起。
- 单纯性蛋白尿:轻症患者仅表现为持续性蛋白尿,多年后可能进展为慢性肾衰竭。
四、并发症
- 肾小管坏死:急性肾损伤伴少尿、电解质紊乱。
- 心力衰竭:因高血压或水钠潴留导致。
- 尿毒症:终末期表现为全身代谢紊乱、神经系统症状(如烦躁、昏迷)。
提示
症状与放射剂量相关,剂量越大潜伏期越短、病情越重。若出现上述症状,需结合尿常规、肾功能及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