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源性肾损害是肝脏疾病引发的肾功能损伤,其症状表现为多系统异常,需结合肝脏与肾脏功能变化综合判断。具体表现如下:
一、肾脏相关症状
- 尿量异常:少尿、无尿是典型表现,尤其在肝肾综合征阶段更为明显。
- 尿液性质改变:尿液颜色深黄或橙黄(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可能出现泡沫尿(蛋白尿)或血尿(镜下或肉眼)。
- 水肿:早期从眼睑、颜面部开始,逐渐蔓延至足踝及全身,与肾脏排水能力下降相关。
二、肝脏相关症状
- 肝病面容:面色萎黄、黝黑或晦暗,伴随蜘蛛痣、肝掌等体征。
- 消化系统异常: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与肝功能减退及门静脉高压有关。
- 腹水与黄疸:腹水表现为腹部膨隆、压迫感,常伴门静脉高压;黄疸则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尿色加深。
三、全身及代谢症状
- 乏力:因肝功能受损导致能量代谢障碍,表现为持续性体力不足。
- 电解质紊乱:如低钠血症、高钾血症,可能引发口渴、四肢强直、心律失常等。
- 出血倾向: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与凝血功能障碍相关。
四、并发症及重症表现
- 肝肾综合征:以少尿、肾功能快速恶化为特征,常伴恶心、精神淡漠、嗜睡,严重时可进展至昏迷。
- 多系统衰竭:包括呼吸急促(呼吸衰竭)、心律失常(心血管衰竭)、消化道出血等。
- 感染与休克:合并感染时可出现发热、低血压,甚至休克。
五、病程进展差异
- 早期阶段:以食欲不振、轻度腹胀为主,尿检可能仅显示微量蛋白尿。
- 中晚期阶段:出现腹水、严重水肿、肾功能不全,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
上述症状需结合肝功能检查(如转氨酶升高、白蛋白降低)及肾功能指标(如肌酐升高、尿蛋白阳性)综合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