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护理
- 保证休息与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
- 调节环境:保持室内温度(20-22℃)和湿度(50%-60%),定期通风换气。
- 饮食调整:多喝温水或母乳,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如粥、蒸煮蔬菜),避免油腻、辛辣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C(如橙子、猕猴桃)。
二、症状缓解
- 发热:
- 体温<38.5℃:优先物理降温(温水擦拭、退热贴),观察精神状态。
- 体温≥38.5℃或伴明显不适:按体重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注意间隔4-6小时。
- 注意:2月龄以下婴儿禁用退热药,需立即就医。
- 鼻塞/流涕:
- 垫高头部(45°躺卧)或侧卧缓解鼻塞。
- 用生理盐水滴鼻或吸鼻器清理分泌物,避免损伤鼻黏膜。
- 咳嗽:
- 多喝温水稀释痰液,避免盲目镇咳药;若咳嗽剧烈影响休息,遵医嘱使用止咳药物。
三、药物使用原则
- 明确病因后用药:
- 病毒性感冒无需抗生素,细菌感染需医生开具阿莫西林等药物。
- 抗病毒药(如奥司他韦)仅针对流感,需确诊后使用。
- 严格遵医嘱:
- 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混合用药,尤其注意1岁内婴儿禁用复方感冒药。
- 中成药(如板蓝根颗粒)也需辨证使用。
四、需立即就医的情况
- 3月龄内婴儿发热。
- 持续高热(≥39.5℃)或发热超3天。
- 呼吸急促、呼吸困难、耳痛、持续呕吐等并发症。
- 食欲明显下降、精神萎靡。
五、预防措施
- 勤洗手,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者。
- 逐渐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 流感高发季戴口罩,减少冷空气刺激。
提示:家庭护理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用药务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