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治疗
-
休息与体位
根据心功能分级限制活动:心功能Ⅲ级需完全卧床,Ⅳ级需专人护理。急性肺水肿时取坐位或半卧位,双腿下垂以减轻心脏负荷。 -
吸氧与镇静
对缺氧或急性肺水肿患者给予高流量吸氧(10-20mg/min),必要时用吗啡3-5mg静脉注射镇静。 -
饮食控制
严格限制钠盐(每日<3g)和液体摄入,少食多餐,避免饱餐诱发症状。
二、药物治疗
-
急性期治疗
- 利尿剂:如呋塞米20-40mg静注,快速缓解肺淤血。
- 血管扩张剂:硝普钠或硝酸甘油静脉滴注,降低心脏前后负荷。
- 强心苷:西地兰0.4mg静注用于快速房颤伴心衰患者。
-
长期治疗(“金三角”方案)
- ACEI/ARB:如卡托普利、缬沙坦,改善心室重构,降低死亡率。
- 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卡维地洛,需从小剂量开始,长期维持。
- 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联合ACEI/ARB增强疗效。
-
其他药物
- 正性肌力药:多巴胺、米力农短期用于重症患者。
- 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尤其房颤患者。
三、非药物治疗
-
心脏同步化治疗(CRT)
适用于QRS波增宽(>150ms)的窦性心律患者,改善心室同步收缩。 -
植入型心脏转复除颤器(ICD)
用于心功能Ⅱ-Ⅲ级且射血分数<35%的患者,预防猝死。 -
心脏移植或左室辅助装置(LVAD)
严重终末期心衰或急性心衰的过渡治疗。
四、生活方式调整
- 限盐限水:每日饮水量<1.5L,避免高盐饮食。
- 适度运动:心功能稳定者可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避免剧烈活动。
- 监测体重:每日晨起称重,发现体重骤增提示液体潴留,需及时就医。
五、病因与诱因管理
- 控制感染:呼吸道感染是常见诱因,需及时抗感染治疗。
- 纠正心律失常:如房颤需复律或控制心室率。
- 管理基础病:如高血压、冠心病需规范治疗。
提示:充血性心力衰竭需个体化治疗,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心功能。若出现呼吸困难加重、咳粉红色泡沫痰等急性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