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狼疮(Drug-Induced Lupus, DIL)是一种由于服用某些特定药物后引发的临床综合征,其症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相似,但通常较轻。以下是药物性狼疮的一些常见表现症状:
-
发热:发热是药物性狼疮常见的症状之一,体温可以呈现低热到中度发热不等,有时甚至可高达41℃。
-
关节痛和肌肉疼痛: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关节痛或肌痛的症状,这些症状往往影响多个关节,并且呈对称分布。手的小关节最容易受到影响,但也可能累及其他关节如手腕、肘、肩、膝、踝等。肌痛通常是弥漫性的,影响近端和远端肌群,长期服用普鲁卡因胺的病人可能会出现肌无力,而没有其他药物性狼疮的表现。
-
皮肤黏膜损害:皮肤损伤也是药物性狼疮的一个重要特征,患者可能出现盘状红斑、蝶形红斑以及其他非特异性斑疹和斑丘疹。不过,这些皮肤表现并不像系统性红斑狼疮那样常见。还可能出现口腔溃疡、雷诺现象和脱发等症状,尽管它们在药物性狼疮中相对少见。
-
浆膜炎:胸膜炎和心包炎是药物性狼疮中较为常见的症状,表现为胸痛或心悸。当发生胸膜炎时,患者会在深呼吸或咳嗽时感到胸痛加剧;而心包炎则可能导致严重的心包积液或心包填塞。
-
血液系统异常:包括贫血、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等,这些都是由于药物诱导的免疫反应对骨髓造血功能产生抑制或是自身抗体破坏血细胞所致。
-
其他症状:除了上述症状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体重减轻、疲劳、肝脾肿大等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药物性狼疮的症状在停用致病药物后通常会逐渐缓解,这使得早期识别并停止使用可疑药物成为治疗的关键步骤。如果怀疑自己患有药物性狼疮,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近期的用药历史以便准确诊断和处理。同时,对于疑似病例,医生通常会进行一系列实验室检查,如抗核抗体(ANA)、抗组蛋白抗体检测等,以辅助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