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物直接作用
部分药物(如青霉素、肼屈嗪、异烟肼等)可能通过改变自身抗原的性质,诱导免疫系统产生异常的免疫反应。例如,青霉素等药物可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导致免疫细胞异常攻击自身正常细胞。 -
免疫系统异常
药物可能干扰免疫系统的正常调节,导致T细胞和B细胞功能失衡。例如,普鲁卡因胺等药物可抑制T细胞DNA的甲基化,促使自我反应性T细胞活化,进而引发B细胞过度增生并产生大量自身抗体。 -
遗传易感性
个体的遗传背景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慢乙酰化基因型(如肼屈嗪、普鲁卡因胺代谢相关基因)的人群对药物性狼疮更敏感,因其药物代谢较慢,更易积累致病剂量。 -
环境与免疫协同作用
紫外线、病毒感染等环境因素可能与药物相互作用,进一步激活免疫系统。例如,紫外线暴露会促进T细胞凋亡异常,导致自身抗原暴露,而药物可能加剧这一过程。
综上,药物性狼疮的形成是药物触发、免疫异常、遗传倾向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