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治疗与支持
- 避免诱因
患者需预防感染(尤其是上呼吸道)、避免过度劳累及滥用药物,以减少溶血发作风险。 - 输血支持
严重贫血或需手术时,可输注洗涤红细胞悬液缓解症状,但需注意长期输血可能诱发溶血加重。 - 营养管理
补充铁剂、叶酸等造血物质,但需从小剂量开始以避免补铁后溶血加重。
二、药物治疗
- 补体抑制剂
- 一线药物:依库珠单抗(抗C5单抗)可显著减少溶血、血栓风险,延长生存期,适用于经典型PNH或合并血栓/骨髓衰竭者。
- 新型药物:可伐利单抗、伊普可泮等新一代补体抑制剂进一步优化疗效,部分患者可实现避免输血。
- 控制溶血发作
-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缓解急性溶血,但需警惕长期副作用。
- 抗氧化药物(如维生素E):保护红细胞膜,辅助减轻溶血。
- 抗凝治疗
血栓形成时需联用低分子肝素或华法林,并长期抗凝二级预防。
三、手术治疗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
目前唯一根治方法,适用于难治性、重度溶血或反复血栓患者,但需权衡移植风险(早期死亡率约33.3%)。
四、多学科协作管理
PNH累及多系统(如消化、泌尿、神经等),需血液科联合相关专科制定个体化方案:
- 消化系统:抗凝联合补体抑制剂,必要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
- 泌尿系统:尽早补体抑制剂治疗以延缓肾功能恶化。
- 血栓形成:抗凝基础上结合补体抑制剂,降低复发风险。
五、前沿进展与注意事项
- 补体抑制剂联合治疗:针对血管外溶血患者,可联合近端补体抑制剂(如Pegcetacoplan)增强疗效。
- 感染风险:补体抑制可能增加感染概率,需定期监测并接种疫苗(如脑膜炎奈瑟菌疫苗)。
总结
PNH治疗已进入补体抑制剂时代,早期应用可显著改善预后。同时需结合患者分型、并发症及个体差异,通过多学科协作实现规范化管理。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用药剂量或移植流程,建议咨询专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