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过敏性紫癜的处理措施
一、一般处理
-
消除诱因
- 立即远离花粉、尘螨、化学物品等已知过敏原,避免接触可疑食物(如海鲜、牛奶、鸡蛋)或药物。
- 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以预防紫癜加重。
-
饮食调整
- 以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瘦肉、蔬菜、水果等;避免牛奶、蛋类等易过敏食物。
- 若出现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泻),可暂时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
预防感染
- 注意保暖,避免感冒;控制感染灶时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
二、药物治疗
-
抗过敏治疗
- 使用抗组胺药物缓解瘙痒和过敏反应,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或马来酸氯苯那敏。
-
糖皮质激素
- 适用于严重腹痛、关节肿痛或血管性水肿,常用泼尼松、甲泼尼龙等,需短期使用并遵医嘱减量。
-
免疫调节与抑制
- 重症或激素效果不佳者可联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
-
改善血管通透性
- 联合维生素C、曲克芦丁或安络血,减少出血和毛细血管脆性。
-
对症止痛
- 关节痛或腹痛可短期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甾体抗炎药。
三、特殊情况的处理
-
肾脏受累
- 出现血尿、蛋白尿时需长期随访,必要时使用ACEI/ARB类药物(如依那普利)保护肾功能。
-
消化道出血
- 严重出血需禁食并静脉营养支持,必要时行内镜或手术止血。
-
重症或并发症
- 血浆置换或免疫吸附可快速清除致病因子,适用于急危重症。
四、辅助治疗
-
中医调理
- 可配合中药复方(如黄芪颗粒)或针灸改善症状,但需在正规医疗机构进行。
-
物理治疗
- 皮肤紫癜可局部照射窄谱紫外线或红外线,减轻炎症反应。
五、长期管理
- 康复后需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
- 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保持环境清洁,减少感染风险。
以上措施需结合患儿具体病情,在医生指导下个体化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