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疫复合物沉积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体内会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等),这些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或血管壁,激活补体系统,引发炎症反应和肾脏损伤。部分抗体可直接在肾脏原位与抗原结合形成原位免疫复合物,进一步加重肾脏损害。 -
遗传与易感性
遗传因素在狼疮性肾炎中起重要作用。家族性SLE病例及HLA基因位点(如HLA-DR2、HLA-DR3)的异常提示遗传易感性。某些基因缺陷(如补体成分C2、C4缺乏)可能增加疾病发生风险。 -
环境与内分泌因素
- 紫外线暴露:长期日晒可诱发或加重病情,可能与紫外线促使皮肤细胞释放自身抗原有关。
- 感染:病毒(如EB病毒)或细菌感染可能通过分子模拟机制或直接损伤肾脏诱发免疫反应。
- 性激素:育龄期女性发病率较高,雌激素可能通过促进B细胞活化或调节免疫反应参与疾病发展。
-
免疫系统异常
SLE患者存在T细胞和B细胞功能紊乱,表现为自身抗体过度产生、补体系统激活及炎症因子(如IL-6、IFN-α)释放,最终导致肾脏血管内皮损伤、足细胞破坏和蛋白尿。 -
其他诱因
药物(如某些抗生素)、情绪压力、肥胖及代谢异常(如糖尿病)等也可能通过影响免疫平衡或加重肾脏负担促进疾病进展。
综上,狼疮性肾炎是遗传、环境、内分泌及免疫异常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核心机制为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肾脏炎症与损伤。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对延缓肾功能恶化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