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具体症状表现如下:
一、典型症状
-
心悸
早期常见症状,表现为心跳加速或不规则搏动感,尤其在左侧卧位或情绪激动时明显。这是由于左心室容量负荷增加,心肌收缩增强所致。 -
呼吸困难
分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和端坐呼吸。早期仅活动后气促,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甚至急性肺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 -
胸痛
多表现为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可能放射至肩背或手臂。部分患者出现类似心绞痛症状,可能与心肌缺血或升主动脉牵张有关。 -
晕厥与头晕
因脑供血不足引发,常见于体位改变(如突然站立)时,严重者可出现短暂意识丧失。 -
水肿
下肢水肿为典型首发表现,逐渐蔓延至全身,由体循环淤血和静脉压升高引起。 -
其他症状
包括乏力、咳嗽(干咳或夜间加重)、多汗等,晚期可能出现右心衰竭体征(如肝肿大、腹水)。
二、体征与并发症
-
心脏杂音
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高调、递减型舒张期叹气样杂音,前倾坐位呼气时更明显。 -
周围血管征
包括水冲脉(脉搏迅速上升骤降)、毛细血管搏动征、股动脉枪击音等,与脉压增大相关。 -
心功能不全表现
严重者出现左心衰竭(端坐呼吸、肺水肿)或全心衰竭(颈静脉怒张、肝颈回流征阳性)。 -
并发症
包括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律失常(如房颤)、猝死等。
三、病程特点
- 慢性病程:轻中度患者可能10-15年无症状,代偿期后症状迅速恶化。
- 急性发作:突发严重反流(如瓣膜撕裂)可导致急性左心衰竭、低血压甚至休克,需紧急治疗。
四、诊断与治疗提示
若出现上述症状,建议通过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轻度患者可通过药物(如ACEI、β受体阻滞剂)控制,中重度需评估手术(如瓣膜置换)。早期发现可显著改善预后,建议定期心内科随访。
更多详细诊疗信息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