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急性并发症,需及时诊断和治疗。以下是治疗DKA的关键措施。
补液
补液速度与原则
- 快速补液:补液是DKA治疗的首要步骤,应先快后慢。第1小时输入生理盐水,速度为15—20 ml/(kg·h),一般成人1000-1500mL。
- 补液总量:补液总量约为体重的10%,24小时内补足预先估计的液体丢失量,约4000~6000 ml。
补液选择
- 生理盐水:开始阶段一般补充生理盐水,当血糖降至13.9 mmol/L时,可改为5%葡萄糖液(或5%葡萄糖盐水)。
- 胶体溶液:如伴低血压或休克应联合胶体溶液。
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剂量与输注方式
- 小剂量胰岛素:采用小剂量短效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每小时0.1 U/kg,使血清胰岛素浓度恒定达到正常水平。
- 首剂静脉注射:重症患者可采用首剂静脉注射胰岛素0.1U/kg,随后以0.1 U/(kg·h)速度持续输注。
血糖控制目标
- 血糖控制:当血糖降至13.9 mmol/L时,应减少胰岛素输入量至0.05—0.10 U/(kg·h),并开始给予5%葡萄糖液。
- 缓解标准:血糖<11.1 mmol/L,血清酮体<0.3 mmol/L,血清HCO3->15 mmol/L,血pH值>7.3,阴离子间隙<12 mmol/L。
纠正电解质紊乱
补钾
- 补钾时机:在开始胰岛素及补液治疗后,若患者的尿量正常,血钾低于5.2 mmol/L即应静脉补钾。
- 补钾量:每日补钾总量为4~6 g,应密切监测血钾。
补钾注意事项
- 低钾血症:若血钾<3.3 mmol/L,应优先进行补钾治疗,待血钾升至3.3 mmol/L时,再开始胰岛素治疗。
- 心肾功能不全:在补液和胰岛素治疗同时必须补钾,并严密监测心电图。
纠正酸中毒
补碱指征
- 重度酸中毒:仅在pH<7.0的患者考虑适当补碱治疗,每2小时测定1次血pH值,直至其维持在7.0以上。
- 补碱量:一般先使用5%碳酸氢钠100~200 ml,依据pH及碳酸氢盐再决定以后的用量。
补碱注意事项
- 过量补碱:过度补碱可加重低血钾,使脑脊液pH值反常性降低,引起脑细胞酸中毒,加重昏迷。
- 监测:每2小时测定一次血pH值,防止碱补充过量。
处理诱发病和防治并发症
感染
- 抗生素治疗:对于伴随感染的患者,抗生素的使用也不可忽视,以控制潜在的感染源。
- 积极治疗:感染是DKA的重要诱因之一,应积极治疗。
并发症防治
- 脑水肿: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防治脑水肿,特别是在血糖下降过快时。
- 肾衰竭:DKA引发的失水和休克,或原来已有肾脏病变,以及治疗延误等均可引起急性肾衰竭,应及时处理。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补液、胰岛素治疗、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等多个方面。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恢复血糖和代谢平衡。重要的是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