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食品保质期内临期时间的界定标准对于食品安全和消费者购买决策至关重要。以下是对临期时间界定的详细解答。
临期时间的界定标准
国家标准
- 保质期在一年以上的食品:临期时间为最后45天。
- 保质期在半年以上不足一年的食品:临期时间为最后30天。
- 保质期在90天以上不足半年的食品:临期时间为最后20天。
- 保质期在30天以上不足90天的食品:临期时间为最后10天。
- 保质期在10天以上不足30天的食品:临期时间为最后2天。
- 保质期在10天以下的食品:临期时间为最后1天。
地方标准
- 保质期在12个月及以上的食品:临期时间为最后45天。
- 保质期在6个月及以上不足12个月的食品:临期时间为最后30天。
- 保质期在90天及以上不足6个月的食品:临期时间为最后20天。
- 保质期在30天及以上不足90天的食品:临期时间为最后10天。
- 保质期在10天及以上不足30天的食品:临期时间为最后2天。
- 保质期在10天以下的食品:临期时间为最后1天。
临期食品的销售和管理
销售形式
- 设立专区或专柜:大中型商场超市应设置临近保质期食品专区或专柜,并在醒目位置标明“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专区”或“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专柜”字样。
- 特别标示:未设专区的,应在待售的临期食品上统一粘贴“临近保质期食品”标签。
- 捆绑销售:与其他商品一起捆绑搭售的食品临近保质期时,必须标明“临近保质期食品”。
管理要求
- 专人管理:落实专门的临近保质期食品管理人员,并加强对管理制度的培训。
- 日常清查:建立营业场所临近保质期食品的日常清查制度,定期检查库存和待销售食品,及时转至专区或专柜,或统一粘贴标签。
- 销毁记录:对尚未售出的到期食品,应立即下架,停止销售,及时销毁,并建立销毁记录台账。
消费者对临期食品的认知和态度
购买意愿
- 价格敏感:消费者通常对价格敏感,临期食品因其价格较低而受到欢迎。
- 品牌信任: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信誉度高的商家的临期食品。
健康担忧
- 食品安全:部分消费者对临期食品的安全性存在担忧,特别是对于易变质的食品如生肉、生鱼片等。
- 品质下降:临期食品的品质可能受到影响,消费者需酌情购买。
临期时间的界定标准因国家和地方标准而异,但通常保质期为一年以上的食品,临期时间为最后45天;保质期在半年以上不足一年的,临期时间为最后30天。食品经营者需对临期食品进行专门管理和销售,消费者在购买时应关注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和储存条件,以确保食品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