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32岁复旦女博士(于娟)在临终遗言中,通过6万字深刻反思了生命意义,其遗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
过度追求成就而忽视健康
她坦言曾经的拼命工作、熬夜加班等行为本质上是「慢性自杀」。确诊癌症晚期后,才意识到「买车买房换大房子的物质追求」在生死面前皆为浮云。 -
未能充分陪伴至亲
遗言多次提及对2岁幼子的牵挂,后悔「用买车的钱给父母买双鞋」这类简单心愿未实现,强调「与家人蜗居的温暖」远胜物质积累。其丈夫与父母面对突发病情的崩溃状态,也加深了她对亲情陪伴的遗憾。 -
社会压力下的认知偏差
作为海归博士、高校教师,她反思社会推崇的「拼命文化」导致年轻人忽略身体预警信号。例如她曾将腰疼误判为劳累,延误治疗时机,最终癌细胞扩散至全身骨骼时才幡然醒悟。
这些反思通过其抗癌日记引发广泛共鸣,尤其警示高学历群体:生命质量比社会定义的「成功标准」更值得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