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黑土地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建议如下:
一、主要存在问题
-
黑土地退化严重
由于长期高强度开垦、森林砍伐及不合理耕作,黑土层厚度减少(由40-60cm降至20cm以下),有机质含量从自然状态的5%以上下降至2-3%,导致土壤板结、肥力下降,粮食产量不稳定。
-
污染问题突出
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及工业污染物导致土壤表层破坏,养分失衡,土壤酸化问题严重(pH值下降0.6以上),治理难度加大。
-
土地资源减少
非农业建设占用(如城市扩张、工业用地)与非法盗土行为导致黑土耕地面积减少,优质耕地被占用或破坏。
-
保护机制不完善
-
资金投入不足,黑土地保护项目覆盖面积有限(扎赉特旗累计仅实施90万亩,占比37.5%);
-
土地分散经营,难以推广黑土地保护技术(小块农田多,机械化作业困难);
-
农民保护意识薄弱,过度追求单产,掠夺式经营现象普遍。
-
二、综合建议
-
完善政策与资金支持
-
落实黑土地保护法,明确政府职责,建立质量监测网络体系;
-
加大财政投入,通过转移支付和专项基金支持重点区域保护。
-
-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
采用保护性耕作(如深耕深松、秸秆还田)和有机肥施用,改善土壤结构;
-
推广轮作休耕制度,建立粮豆轮作补贴机制,保障农民收益。
-
-
强化科技与技术支撑
-
建立黑土地质量评估体系,推广精准农业技术;
-
加强农业科研投入,研发适应黑土的高效种植品种。
-
-
解决社会经济矛盾
-
推进土地流转,整合碎片化农田,便于规模化保护;
-
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提升农村产业活力。
-
-
加强生态修复与污染治理
-
实施植被恢复工程(如种植防风固沙植物),防止水土流失;
-
建立土壤污染修复基金,针对重污染区域开展专项治理。
-
通过以上措施,需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协同的治理机制,才能实现黑土地的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