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最新医疗服务政策要点梳理
一、费用管理优化
-
取消门诊预交金
- 全国公立医疗机构自2025年3月31日起全面停止收取门诊预交金,12月31日前完成存量预交金的清算与退款。急诊、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在自愿前提下可保留门诊预交金。
- 住院预交金额度同步降低,医保患者按同病种个人自付平均水平收取,并于6月30日起执行。
-
提高结算效率
- 住院费用结算时间缩短至出院后3个工作日内,逐步实现24小时内结算。推行“一站式结算”“床旁结算”等便民措施。
二、诊疗流程改革
-
分级诊疗与转诊服务
- 推进双向转诊制度:2025年底前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内转诊制度,2027年实现省域内转诊畅通。医疗机构需设立转诊中心,优化转诊流程并提供预约检查等服务。
- 强化首诊负责制,要求接诊医师对患者后续诊疗需求负责,并通过信息化工具提升诊疗效率。
-
“先诊疗后付费”模式
- 针对脱贫人口、低保对象等群体落实已有政策,鼓励探索基于个人征信的信用就医模式。
三、医保体系完善
-
多层次医疗保障
- 构建以基本医保为主体,医疗救助托底,商业保险、慈善捐赠等补充的多层次体系。
- 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动态调整:连续参保每满一年提高至少1000元,并实施未报销费用次年奖励机制。
-
扩大医保覆盖范围
- 取消户籍限制,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可参加职工医保。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报销范畴。
四、医疗质量与信息化
-
质量提升专项行动
- 重点改善门诊、日间医疗、手术安全及患者随访质量,强化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
信息化支持
- 推广“诊间结算”“线上结算”等模式,推动医疗数据共享与互联互通,加强信息安全保障。
五、其他配套措施
- 药品价格治理:深化药品耗材集采常态化,强化国家与省级联采互补扩面。
- 医疗机构免税政策:延续医疗机构委托服务免征增值税政策至2027年底。
以上政策聚焦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优化就医流程、提升服务连续性与质量,逐步构建高效、公平的医疗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