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素是一种强致癌性毒素,主要由黄曲霉菌产生,常见于以下食物中:
一、最易受污染的食物
-
发霉的花生与坚果
花生、瓜子、核桃、杏仁等富含油脂,易受潮发霉,黄曲霉素易渗透至油脂中。霉变的坚果常伴随苦味,需立即丢弃。
-
受潮或霉变的玉米
玉米在潮湿环境或储存不当(如与霉菌共存)时易被黄曲霉菌污染,尤其在田间土壤污染严重的地区更常见。
-
变质的米饭与面食
如馒头、面条等,若长时间冷藏或受潮,可能滋生黄曲霉菌,但风险相对较低。
-
自制发酵食品
若黄豆酱、豆腐乳等酱料制作环境不达标,易发霉污染。
二、其他高风险食物
-
劣质食用油 :小作坊生产的土榨油可能使用发霉花生,导致油中含黄曲霉素。
-
长期储存的谷物 :如未晒干的稻谷、小麦,易受黄曲霉菌污染。
-
受污染的棉籽与动物性食品 :如咸鱼、奶制品,可能间接摄入黄曲霉素。
三、预防措施
-
选择正规产品 :购买花生油等加工食品时,注意品牌和生产日期,避免霉变原料。
-
妥善储存 :粮食类食品应干燥通风,避免潮湿环境;坚果需密封保存,发霉后必须丢弃。
-
注意加工安全 :家庭自制发酵食品需控制温度和时间,建议购买成品。
-
避免交叉污染 :使用筷子、厨具后及时清洗,避免残留淀粉引发霉变。
若发现食物已发霉或受污染,建议通过专业机构检测确认,避免因误判导致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