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精神病健康管理指导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建立健康档案
- 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联系方式等。
- 记录详细的病史资料,包括初次发病时间、症状表现、诊断结果、治疗经过及效果等。
- 了解患者家庭背景,如家族病史、家庭成员关系、家庭经济状况等,以便更好地理解患者的生活环境和病情发展因素。
-
定期随访评估
- 按照国家规定,每年至少随访4次,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依从性、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
- 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检查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询问疾病与社会功能情况、服药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
分类干预
- 病情稳定患者:若患者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基本恢复,社会功能处于一般或良好状态,且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躯体疾病稳定,则继续执行上级医院制定的治疗方案,并在3个月时随访。
- 病情基本稳定患者:医生可在现用药物基础上,根据病情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剂量,必要时与患者原主管医生取得联系。调整剂量后连续观察4-6周,若患者症状稳定或虽明显但比上次已有好转,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并在3个月时随访;若仍无效果,则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若同时伴有躯体症状恶化或药物不良反应,应查找原因对症治疗,2周时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必要时转诊到上级医院并随访。
- 病情不稳定患者: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并在2周内随访转诊情况。
-
健康教育与生活技能训练
- 根据患者及其家属的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对家属给予心理支持和帮助。例如,教导患者如何正确认识疾病、按时服药的重要性、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幻觉妄想等症状,以及如何进行基本的生活自理、社交技巧训练等,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
健康检查
- 每年为患者进行1次健康检查,内容包括一般体格检查、血压、体重、血常规、转氨酶、血糖、心电图等,有条件的地区建议增加血常规、尿常规、大便潜血、血脂、眼底、B超等检查项目。
重度精神病健康管理是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协作和努力。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