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投放区域材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角色游戏区
-
材料投放要点:依据幼儿生活经验创设环境和投放材料,材料越接近生活经验,幼儿越能充分表现对生活的印象,游戏情节展开水平越高。
-
具体材料
- 场景类道具:儿童尺寸的家具、各主题空间的标志、分隔空间的栅栏、屏风或其他材料。
- 角色装扮类材料:各类角色装扮服装,如交警背心、厨师背心、医生帽等;表演性服装,如头饰、帽子、发箍等。
- 操作类材料:与各种主题相关的工具材料,如医疗类、餐具类、警察类、美发套餐等。
二、美工区
-
材料投放要点:提供多种美术表现方式及多样化的美术工具材料,满足幼儿艺术表现和创造的需求。
-
具体材料
- 工具类:笔杆、易抓握的油画棒、粗芯的水彩笔、海绵棒笔、棉签、颜料、彩色铅笔、橡皮泥、面泥、泥工板、毛笔、刷子、剪刀、尺子、各种胶剂。
- 印章类: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刻制的印章(如动物、植物印章)、印油、胶水或胶棒。
- 废旧材料类:盒子、瓶子、纸杯、纸盘等,大的图画纸、彩色纸、旧报纸、皱纹纸、包装纸等纸张类。
三、科学区
-
材料投放要点:投放可操作、多变化的材料,支持幼儿持续一周以上的深度探究。
-
具体材料
- 模型标本类:室外动物饲养角、室内活动区可投放的动物模型、图片、简单拼图等,昆虫类动物的标本、各种动物及人体的模型或图片,胎生、卵生动物等。
- 植物类:树叶、花、草、水果、种子等,植物图片、简单拼图。
- 生活物品及工具类:纸、瓶子、罐及其他材料,记录纸、记录笔、颜料、铲、勺、筛、喷壶等各种玩具以及生活废旧物品。
- 实验操作类: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太阳镜等,天平、滤器、漏斗、量杯、量勺、量瓶、钳子、镊子等。
- 环保类:有关生态平衡、保护色、大气污染等方面的图书、图片。
- 户外类:沙、土、石子等。
四、阅读区
-
材料投放要点:以图画书为主要资源,选择适宜的图书,并定期更换,保持幼儿的新鲜感和兴趣。
-
具体材料
- 图书类:投放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图书,小班重点投放图画占主的图书,大班可以投放具有文学深度的图画书。同时体现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图画书也应有所涉及。数量按照进区幼儿数量的2-3倍投放,并定期更换。
- 环境类:创设家居式的阅读环境,如柔软的地毯、靠垫、沙发椅、毛绒玩具等。还可放置一些小帐篷、纸箱子等营造有趣、独立的私密阅读及分享空间。
- 辅助材料类:生活中常见标志卡片、幼儿生活照片、排序讲述图片、游戏操作卡片、形容词卡片、量词卡片、字卡、拼音卡等;废旧电话、故事盒、词语接龙、废旧画报、看图识字图片等。辅助工具材料有胶水、透明胶、线绳、曲别针、夹子、剪刀等补修工具。
五、益智区
-
材料投放要点:投放具有挑战性和竞赛性的材料,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思维发展。
-
具体材料
- 结构化材料类:拼图、技巧练习(扣纽扣、拉拉链)、堆叠、镶嵌玩具、形状盒、形状配对玩具等。
- 开放性材料类:各种积木、人偶、纱巾、木桩和桩板、形状板、磁力片积木、数字、数数棒、搜集物(瓶盖、石头、纽扣、小盒子、螺丝和螺帽)。
六、建构区
-
材料投放要点:提供足够的空间、充足的材料以及充分的时间,保障幼儿建构游戏的开展。
-
具体材料:积木、积塑等建构材料,注意新旧材料之间的搭配比例和材料种类与数量的合理搭配。对于托小班幼儿,可提供体积较大、形状单一、色彩鲜艳的材料;对于中大班幼儿,则可增加一些需要合作完成的建构材料,培养其协作精神。
七、表演区
-
材料投放要点:经常开展表演游戏,对幼儿的艺术素养、审美能力是一种很好的熏陶。
-
具体材料:场景类道具(儿童尺寸的家具、各主题空间的标志等)、装扮类材料(各类角色表演服装)、乐器类材料(沙锤、手铃、响板、木鱼等)。对于托小班幼儿,可多投放动物耳朵发箍、帽子之类容易穿戴的装扮材料和容易敲击的乐器;对于中大班幼儿,则可逐渐出现三角铁、双响筒等复杂乐器。
八、智力游戏区
-
材料投放要点:投放具有竞赛与胜负元素的结构化材料,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同时注重封闭与开放相结合的材料投放,让幼儿在两者之间灵活转换。
-
具体材料:经过教师结构化设计的材料(如加入竞赛与胜负元素的规则游戏材料)、封闭与开放相结合的材料(如拼图类材料、测量工具等)、一定数量的基本件(如一盒纽扣、一盒珠子)、一定数量的迷你形象玩具(相同的水果、蔬菜、昆虫、人物、动物等)。对于托小班幼儿,适合投放颜色、形状较为单一的材料,以及简单的匹配、对应类的材料;对于中大班幼儿,适合合作性和竞争性强的材料,但需注意难易结合。
九、其他注意事项
-
动态调整: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求,及时调整和更新区域材料,保持材料的吸引力和教育价值。
-
安全第一:确保投放的材料安全可靠,避免对幼儿造成伤害。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材料,要及时进行处理或更换。
-
引导参与: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区域活动,通过观察、提问等方式引导幼儿与材料互动,发挥材料的教育功能。
-
家园合作:充分利用家长资源,鼓励家长参与区域材料的收集和制作,共同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总的来说,对照《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投放区域材料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的特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丰富多样、低结构化且富有教育意义的材料,以满足幼儿的全面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