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台账需围绕全流程管理及规范化记录展开,具体规范如下:
一、台账基本结构
-
基础信息表(必填)
- 固废名称、分类代码(如SW12)、物理性状、污染特性、产废系数、年产生量等。
- 产生环节(如具体生产工艺)及主要成分(废物结构、成分含量)。
-
流向信息表(必填)
- 按月记录:产生量、贮存方式(袋装、桶装等)、利用/处置量及方式(如焚烧、填埋)。
- 按批次记录:转移日期、接收单位名称、转移联单编号、检测报告等。
-
内部管理表(选填)
- 贮存位置、入库/出库量、库存量、接收人签字等。
- 液态/半固态废物需标注含水率及物理状态。
二、填写规范
-
分级管理要求
- 必填部分:年度基础信息(附表1)、月度动态数据(附表2)、批次转移记录(附表3)。
- 选填部分:内部贮存、利用、处置过程(附表4-7),由地方或企业根据需求补充。
-
数据真实性
- 每份表单需由负责人签字确认,台账保存期限不少于5年。
- 电子台账需与国家系统对接,可替代纸质记录。
三、分类与填报要求
-
固废分类标准
- 按冶炼废渣、粉煤灰、尾矿、污泥、化工废品等类别填报,并匹配对应代码。
- 可回收类与非可回收类需明确区分。
-
动态更新机制
- 生产工艺变更或固废种类变化时,需重新填报基础信息表。
- 停产、异常情况需在备注栏说明。
四、管理要点
-
责任主体
- 产废单位需建立全流程责任制度,明确内部管理责任人。
- 台账记录与排污许可、环评文件保持一致。
-
模板参考
- 可下载标准化模板(如百度文库、微信公众平台、第三方文档平台)。
通过上述结构化记录,可满足生态环境部门对一般工业固废的合规性要求,同时降低企业环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