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一个人的古代雅称
在古代,人们有多种不同类型的雅称用于指代他人,这些雅称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以名字、字号相称
称名
- 用于正式场合或自称:在自我介绍、作传或严肃的交流场景中,会使用姓名或名。例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中的“相如”,以及“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里的“文天祥”,前者是蔺相如在特定情境下自称名,后者是文天祥在为自己诗作写序时用全名。
- 表达厌恶或轻视:当对某人表示厌恶或轻视时,会直接称其名。像“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直呼吕师孟和贾余庆之名,体现出对他们的负面态度。
称字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比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等,这些都是用“字”来尊称他人。
称号
号又叫别号、表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例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等。
以谥号、斋名、籍贯等相称
称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例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等。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
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他人。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因其斋名为聊斋;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
以人物的籍贯来称呼,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人称柳河东等。
称郡望
郡望是指某一姓氏在某一地区地位最高的家族。如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是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
以官职、爵位相称
称官名
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如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与妻书》中“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的“司马”就指白居易。还有称贾谊为贾太傅,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等例子。
称爵名
用爵位来称呼他人,如《训俭示康》中“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梅花岭记》中“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代多铎被封为豫亲王;《柳敬亭传》中“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宁南”是明末左良玉爵号宁南侯的省称。
以任官之地相称
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中“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