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缴费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一、年度缴费指数计算
单年度缴费指数 = 参保人当年缴费基数 ÷ 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或全省职工月平均工资)。
示例:某地2022年平均工资为5000元/月,个人缴费基数为6000元/月,则2023年缴费指数为6000÷5000=1.2。
二、整体平均缴费指数计算
根据实际缴费年限,对历年缴费指数取平均值,具体分为以下两种方法:
-
算术平均法
平均缴费指数 =(历年缴费指数之和)÷ 实际缴费年限。
示例:缴费3年,每年指数分别为0.8、1.0、1.2,则平均指数为(0.8+1.0+1.2)÷3=1.0。 -
加权算术平均法(适用于存在部分月份缴费的情况)
平均缴费指数 =(∑(月缴费基数 ÷ 对应年度月平均工资 × 缴费月数))÷ 实际缴费总月数。
示例:某年缴费6个月,月缴费基数为3000元,对应上年度月平均工资为5000元,则该年贡献指数为(3000÷5000)×6=3.6;累计所有年度贡献指数后除以总缴费月数。
三、公式说明
- 缴费基数:通常为个人工资水平,但不得低于/高于当地规定的最低/最高基数。
- 当地平均工资:一般采用省级或市级统计部门公布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数据。
- 实际缴费年限:仅含实际参保缴费的年限(不含视同缴费年限)。
四、应用场景
- 养老金计算:基础养老金部分与平均缴费指数正相关。
- 缴费水平评估:指数越高,反映缴费水平越接近或超过当地平均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