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北临涣古城,作为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地方风情。以下是对临涣古城的详细介绍:
-
历史沿革:
- 临涣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时这里已有先民居住。
- 商周至汉代,临涣地区文化遗存丰富,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
-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临涣地区分属不同的郡县。
- 西汉时期,临涣地区属于沛郡斛县。
- 东汉时期,临涣地区改属豫州谯国。
- 三国时期,临涣成为魏国的领地。
- 西晋时期,临涣又改属豫州谯国。
- 南北朝时期,临涣一带为梁、北魏、北齐、后梁等国的争夺之地。
- 隋朝时期,临涣县治所迁至今址,属泗州。
- 唐朝时期,临涣县改属徐州彭城郡。
- 五代时期,临涣先后被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朝代占据。
- 北宋时期,临涣县属于淮南路宿州。
- 元朝时期,临涣县先后隶属于河南江北行中书省汴梁路、归德府。
- 明朝时期,临涣地区隶属于凤阳府泗州。
- 清朝时期,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临涣分县为宿州、灵璧、虹乡三县管辖的区域。
-
地理环境:
- 临涣古城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城西南35公里处,地处淮北平原,介于北纬33°42′—34°06′,东经116°27′—116°54′之间。
- 临涣古城所在的濉溪县地势平坦,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在18.5—37.5米之间。
- 临涣古城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
建筑特色:
- 临涣古城城墙略呈方形,城墙总长约5802米,墙体系夯土而成。
- 城墙有豁口12处,城门有四座,东、西、北三面各有一个城门,南面有两个城门。
- 城墙外有护城河,总长4.2千米,部分河道已经淤塞。
- 城墙上有凸出城墙外的台墩形遗迹8处,城外有四个角楼基础。
-
主要景点:
- 临涣文昌宫:始建于唐代,是淮系军阀张敬尧的故居,现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馆内设有总前委旧址原状陈列、史料陈列、实物陈列三大内容。
- 临涣城隍庙:建于清雍正庚申年间,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城隍庙为一处四合院落,大殿高脊出厦,花格门窗,廊柱上阴刻对联。
- 临涣古茶馆:临涣茶馆起源于东晋,在唐朝时已出现多家茶馆。茶馆建筑多为青砖小瓦、飞檐,具有明清风格。怡心茶楼、南阁茶楼、淮海茶馆等都是当地有名的茶馆。
临涣古城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还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以及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落都使得临涣古城成为了游客们探寻历史、感受文化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