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o放疗机是由中核安科锐公司生产的。以下是关于Tomo放疗机的生产背景、生产地点、技术特点和市场前景的详细信息。
Tomo放疗机的生产背景
技术起源
- 技术起源:Tomo放疗技术最早由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Thomas Rockwell Mackie和Paul Reckwerdt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发。1997年,Thomas Mackie和Paul Reckwerdt创立了TomoTherapy公司,2011年,安科锐通过一次现金加股票交易以2.7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TomoTherapy公司。
- 技术融合:Tomo放疗系统将高能医用直线加速器(6MV)与螺旋CT结合,使用扇形X光束实施照射,集IMRT(调强适形放疗)、IGRT(影像引导调强适形放疗)、DGRT(剂量引导调强适形放疗)于一体。
生产背景
- 合资公司成立:2019年,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中国同辐股份有限公司与美国安科锐公司旗下的安科锐亚洲有限公司合资设立中核安科锐(天津)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致力于提供肿瘤精准放射治疗、科技研发、生产及服务的系统解决方案。
- 量产启动:2023年,中核安科锐的Tomo C成功获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并启动量产,成为我国高端医疗领域的首款国产螺旋断层放疗设备。
Tomo放疗机的生产地点
生产地点
- 天津工厂:中核安科锐的Tomo放疗机在天津的东丽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生产。天津工厂也是安科锐公司在美国以外的首个生产基地。
- 生产规模:中核安科锐的天津工厂具备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能够满足国内外市场对高端放疗设备的需求。
Tomo放疗机的技术特点
技术优势
- 高精度成像:Tomo放疗系统配备了双源CT影像系统,采用扇形束螺旋扫描模式,显著降低散射噪声,提供清晰的影像及精准的CT值,以实现更精确的剂量引导放疗。
- 大范围治疗:Tomo放疗系统能够实现单次治疗覆盖全身最大135厘米的治疗范围,显著减少截断伪影,轻松实现全身扫描。
- 自适应放疗:Tomo放疗系统能够根据患者每天的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治疗方案始终符合患者的具体需求。
临床应用
- 广泛适用:Tomo放疗系统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肿瘤,包括头颈部肿瘤、胸部肿瘤、腹部肿瘤等,特别适用于多发病灶和紧邻重要器官的肿瘤。
- 治疗效果:Tomo放疗系统在提高肿瘤控制率的同时,显著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Tomo放疗机的市场前景
市场潜力
- 市场需求:随着全球癌症发病率的上升,放疗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例,其中中国新发癌症457万人,占全球23.7%。
- 市场份额:中核安科锐的Tomo放疗机在国内市场具有显著的市场潜力,特别是在高端放疗设备领域,市场份额有望继续提升。
技术创新
- CT-TOMO技术:中核安科锐推出的CT-TOMO技术,将诊断级螺旋CT影像技术与螺旋断层TOMO放疗系统契合于同一环形机架体系中,进一步提升了放疗的精度和效率。
- 数字化平台:中核安科锐旗下的多个数字化系统及人工智能平台协同作用,共同赋能放疗全流程,推动整体放疗水平的提升。
Tomo放疗机由中核安科锐公司生产,该公司由中国同辐与美国安科锐合资设立。Tomo放疗机凭借其高精度成像、大范围治疗和自适应放疗等技术优势,在全球肿瘤治疗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和技术创新的不断推进,Tomo放疗机有望在未来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更多患者的康复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