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椎管内肿瘤手术时脑脊液流出来,通常是由于手术过程中损伤了硬脊膜或蛛网膜所致。具体原因如下:
- 二次椎管手术:原切口处有疤痕组织形成,硬膜与疤痕组织广泛粘连,在粘连剥离及松解过程中易发生硬膜撕裂。
- 椎管扩大术:如腰椎管狭窄症行椎管扩大术时,因椎管狭窄使黄韧带与硬膜之间粘连重,硬膜变薄,弹性及韧性降低,减压时不小心易导致硬膜撕裂。
- 后纵韧带相关手术:骨化的后纵韧带与硬膜粘连严重,或后纵韧带骨化伴硬膜骨化,切除后纵韧带骨化块时易撕裂硬膜及蛛网膜。
- 硬膜下相关手术:硬膜下肿瘤或骨囊肿行肿瘤摘除或囊肿刮除后,若硬膜修补不严密,短期内会出现脑脊液漏。
- 医源性因素:术者经验不足、操作不仔细或对术中困难估计不足等,都可能造成硬膜、蛛网膜损伤。
- 自发性因素:可能与硬膜发育不良、变性有关。
脑脊液流出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如导致头痛、头晕等低颅压症状,还会增加颅内感染的风险,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一旦发现脑脊液流出,医生通常会采取以下措施:
- 常规处理:拔除伤口引流管、缝合封闭皮肤裂口、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使用激素减轻炎症反应、局部加压包扎及压迫等。同时,根据脑脊液漏的部位,采取头高足低位或头低足高位等特殊体位,以减少脑脊液的流出。
- 持续引流治疗:对于一些常规处理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能会采用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治疗。通过在腰椎蛛网膜下腔置入导管,控制脑脊液的引流速度和量,以促进漏口愈合。
患者在术后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护理,如保持伤口清洁、避免剧烈运动和用力咳嗽、排便等增加腹压的动作,以利于病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