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故意压低价格的行为,可采取以下措施应对:
一、判断行为性质
-
不正当竞争行为
若对方以低于成本价销售,可能构成《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倾销行为,目的是排挤竞争对手或独占市场。
-
商业纠纷
若为买卖双方协商不成,可能涉及合同违约或合同无效,需根据合同约定维权。
二、收集证据
-
价格证据
收集对方连续多期的销售价格记录、成本核算数据等,证明价格是否低于成本。
-
沟通记录
保留与对方的邮件、聊天记录、合同等,明确价格条款和责任约定。
三、采取法律手段
-
投诉举报
-
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提供证据后要求调查处理。
-
通过12315热线或当地市场监管平台提交书面投诉。
-
-
诉讼维权
-
若涉及恶意竞争,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等。
-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可索赔实际损失或侵权人获利(最高500万元)。
-
四、内部管理建议
-
优化成本结构
通过简化流程、采用高效生产方式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
强化合同管理
与经销商签订价格保护协议,明确低价销售的处罚条款。
-
差异化竞争
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或服务质量,形成独特竞争优势。
五、注意事项
-
避免恶性竞争 :自身定价应基于市场调研,避免因价格战损害整体市场环境。
-
专业咨询 :复杂案件建议咨询律师,制定针对性维权策略。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应对恶意压价行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