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24年的农业积温数据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直接影响到作物种植的选择和产量。以下是黑龙江省2024年农业积温的详细信息和分析。
2024年黑龙江省农业积温数据
积温带划分
- 第一积温带(≥2700℃):包括哈尔滨主城区(道里、南岗等)、齐齐哈尔龙沙区、大庆萨尔图区等区域,主推大豆品种有合农71(高蛋白)、黑农51(高油)、东农豆360(高蛋白)、黑农82。
- 第二积温带(2500-2700℃):包括哈尔滨延寿县、牡丹江宁安市、绥化北林区等区域,主推大豆品种有黑农531(高油)、合农85(高油)、绥农52、东生79(高油)。
- 第三积温带(2300-2500℃):包括依兰县北部、建三江农垦管局、双鸭山宝清县西部、黑河北安市南部等区域,主推大豆品种有东生22、垦农34、沃豆5(高油)、绥农76(高蛋白)。
- 第四积温带(2100-2300℃):包括伊春铁力市东部、黑河五大连池市中部等区域,主推大豆品种有黑河43、东生19(高油)、克豆44、黑科60。
- 第五积温带(≤2100℃):包括大兴安岭呼玛县东部、黑河孙吴县西部等区域,主要种植CS5101、益农玉18等早熟品种。
积温数据
- 2024年年平均气温:黑龙江省2024年平均气温为4.3℃,比常年值高0.8℃。
- 农业生产可用积温:2024年黑龙江省农业生产上可用积温为2300~2400℃,比2023年减少约100℃,但比常年值少50℃左右。
积温带划分及其影响
积温带北移东扩
- 气候变化影响:近30年(1991-2020年)与1961-1990年相比,积温带普遍北移和东扩,80%保证率下≥10℃积温全省大部地区增加100-250℃。
- 种植结构调整:积温带的北移和东扩使得原本不能种植的作物现在有可能种植,农业部门积极指导种植户科学选种用种,促进粮食持续增产和农业高质量发展。
作物品种选择
- 品种调整:随着积温带的北移,农户需要根据最新的积温带划分调整种植品种。例如,伊拉哈镇以往种植大豆品种以黑河43熟期为代表,现在种植的是以克山1号熟期为代表。
- 推荐品种:不同积温带有不同的推荐品种,如第一积温带推荐种植高产中晚熟品种,第五积温带则需选极早熟品种以规避冷害。
气候变化对积温的影响
气候变暖趋势
- 年平均气温上升:1961-2020年黑龙江省年平均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平均每10年升高0.3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 极端天气增多: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趋多趋强,如冰雹、暴雨等强对流天气频发,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
- 科学选种:农户应根据积温带变化科学选种,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作物品种。
- 防灾减灾:加强防灾减灾措施,如覆膜、喷施防冻剂等,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低温冷害和强降水。
黑龙江省2024年的农业积温数据表明,积温带普遍北移和东扩,年平均气温有所上升。农户需要根据最新的积温带划分调整种植品种,并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的稳定。
黑龙江省2024年农业积温是多少?
根据2024年3月17日发布的《黑龙江省2024年积温带划分最新数据》,黑龙江省的农业积温带划分主要依据≥10℃的活动积温,并结合地理、气候及农业实践需求动态调整。以下是黑龙江省2024年积温带的具体划分:
- 第一积温带(≥2700℃):包括哈尔滨主城区、齐齐哈尔龙沙区、大庆萨尔图区等。
- 第二积温带(2500-2700℃):包括哈尔滨延寿县、牡丹江宁安市、绥化北林区等。
- 第三积温带(2300-2500℃):包括依兰县北部、建三江农垦管局、双鸭山宝清县西部、黑河北安市南部等。
- 第四积温带(2100-2300℃):包括伊春铁力市东部、黑河五大连池市中部等。
- 第五积温带(≤2100℃):包括大兴安岭呼玛县东部、黑河孙吴县西部等。
需要注意的是,积温带的边界会随气候变化而调整,农户需参考最新官方资料,并结合当地微地形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
如何计算农业积温?
农业积温的计算主要分为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两种方法,以下是详细的计算步骤:
1. 确定基准温度
- 基准温度:每种作物都有一个生长发育的下限温度,称为生物学起点温度或基准温度。例如,大豆的基准温度是10℃。
2. 记录每日平均温度
- 每日平均温度:记录一段时间内(如一个生育期)每天的平均气温。
3. 计算活动积温
- 活动积温:将每日平均温度高于基准温度的部分累加起来。
- 公式:活动积温 = Σ(每日平均温度 - 基准温度)(当每日平均温度 > 基准温度时)
- 例如,若某天的平均气温为12℃,基准温度为10℃,则当天的活动积温为2℃。
4. 计算有效积温
- 有效积温: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之差的总和。
- 公式:有效积温 = Σ(活动温度 - 基准温度)
- 例如,若某天的活动温度为12℃,基准温度为10℃,则当天的有效积温为2℃。
示例计算
假设某作物种子发芽的生物学下限温度为10.0℃,从3月10日播种,3月20日出苗,已知3月中旬的日平均气温为:
- 11.0℃、9.5℃、10.5℃、9.8℃、10.2℃、12.3℃、15.7℃、14.1℃、15.5℃、16.3℃
活动积温:
- 11.0 + 10.5 + 10.2 + 12.3 + 15.7 + 14.1 + 15.5 + 16.3 = 105.6℃
有效积温:
- 105.6 - (10 × 8) = 25.6℃
因此,该作物从播种到出苗的活动积温是105.6℃,有效积温是25.6℃。
农业积温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有哪些?
农业积温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影响作物的生长周期:
- 积温是衡量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热量的重要指标。不同作物对积温的需求不同,积温不足会导致作物生长缓慢,推迟成熟期;而积温过高则可能导致作物营养积累不良,影响产量和品质。
- 例如,玉米的生育期、株高、叶面积和籽粒产量等都与积温密切相关。积温达到一定数值时,玉米会进入不同的生长阶段,如叶面积生长期、茎秆生长期和籽粒生长期。
-
决定作物的种植区域和品种选择:
- 积温特性决定了作物在不同地区的适应性。农民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作物的积温需求,合理安排种植时间,选择适宜的品种,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 例如,水稻和玉米对积温的需求较高,通常需要在积温较高的地区种植;而小麦和油菜对积温的需求较低,适合在积温较低的地区种植。
-
影响作物的抗逆性:
- 积温较低的环境中,作物更容易受到低温、霜冻等不利气候条件的影响,导致减产或品质下降。而在积温较高的环境中,作物生长更为旺盛,抗逆性也相对较强。
-
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 积温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有着显著的影响,进而影响产量和品质。例如,研究表明,当积温达到一定数值时,玉米的产量呈现出最高值。
- 昼夜温差也会影响作物的品质,适当的昼夜温差有助于提高作物的蛋白质含量和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