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气无组织排放量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废气未经集中收集系统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的量。准确计算无组织排放量对于评估污染状况和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无组织废气排放量的计算方法。
物料衡算法
物料守恒定律
物料衡算法基于物质守恒定律,通过全厂物料的投入产出分析来核算无组织排放量。例如,对于一个化工生产过程,已知原料的投入量、中间产物的产量以及最终产品的产出量,就能够根据物质的守恒定律,计算出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可能以无组织形式排放的污染物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工艺复杂、污染物种类多的工业生产过程,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数据,但需要详细的生产数据和精确的计算。
生产设备泄漏
生产设备泄漏是无组织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通过定期维护和检查设备,可以降低泄漏量。泄漏量的计算公式为:Gc = KCV(M/T),其中Gc是设备或管道不严密处的散发量,K是安全系数,C是随设备内部压力而定的系数,V是设备和管道的内部容积,M是设备和管道内的有害气体和蒸气的分子量,T是设备和管道内部的有害气体和蒸气的绝对温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定期维护和检查设备的工业生产环境,能够有效减少因设备老化或维护不当导致的泄漏。
类比法
同类工厂类比
通过与工艺相同、原料相似的同类工厂进行类比来核算无组织排放量。例如,同是生产某种塑料制品的两家企业,A企业的生产工艺、原料配比、设备规模等与B企业基本相同,且A企业的无组织排放量已通过详细测量和核算,那么就可以参照A企业的数据,结合B企业自身的一些特殊情况,对B企业的无组织排放量进行估算。
类比法适用于生产工艺相似、原料一致的企业,能够快速估算出无组织排放量,但需要确保类比企业的数据准确性和适用性。
反推法
监测数据反推
通过对同类工厂正常生产时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现场监测,利用面源扩散模式反推来确定无组织排放量。例如,通过监测数据反推公式计算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量,公式中涉及标准浓度限值、所需卫生防护距离、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生产单元的等效半径以及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等多个参数。
这种方法适用于已有详细监测数据的企业,能够通过监测数据反推排放量,但需要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经验估算法
产污系数和排污系数
系数法是根据生产单位产品(或单位产值)所产生或排出的污染物数量即产污系数或排污系数来估算污染物总的产生量或排放量。产污系数和排污系数与原材料、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生产规模以及设备运行状况等许多因素有关。
这种方法适用于难以进行现场实测的污染源,能够快速估算排放量,但结果可能存在较大偏差,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无组织废气排放量的计算需要综合考虑生产工艺、物料情况、相关标准以及实测数据等多方面因素。常用的方法包括物料衡算法、类比法、反推法和经验估算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或方法组合,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废气无组织排放的定义是什么
废气无组织排放的定义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缺乏密闭设备或密封措施不完善,导致废气不经过排气筒或烟囱,而是直接向环境排放的现象。
无组织排放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
开放式作业场所逸散: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操作环境开放,废气从作业场所逸散到大气中。
-
通过缝隙、通风口排放:废气通过设备、建筑物的缝隙、通风口等途径逸出。
-
敞开门窗和类似开口排放:生产设施或储存设施的门窗未关闭,导致废气从这些开口处排放。
-
低矮排气筒排放:虽然有排气筒,但由于排气筒高度低于15米,排放的废气仍被视为无组织排放。
如何有效监测和控制废气无组织排放
有效监测和控制废气无组织排放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和方法:
监测方法
-
监测点的设置:
- 根据GB16297-1996的规定,在无组织排放源的下风向设置监控点,监控点应设在单位周界外10米范围内,且位于浓度最高点。
- 对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氟化物等污染物,监控点应设在排放源下风向250米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
-
采样频次:
- 一般情况下,监测应连续进行1小时,或在该小时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4个样品,计算平均值。
- 若分析方法灵敏度高,可适当缩短采样时间,但仍需保证数据的代表性。
-
监测技术:
- 直接测量法:通过气体分析仪等设备直接测量废气中的污染物浓度。
- 物料衡算法:根据生产过程中物料的投入和产出的平衡关系,推算废气的排放量。
- 经验系数法:利用历史数据和经验参数估算废气的排放量。
控制措施
-
源头控制:
- 采用密闭生产体系,减少物料泄漏和挥发。
- 使用环保材料,如环保油墨、胶水等,从源头减少有机废气的产生。
-
过程控制:
- 合理设计送排风系统,提高废气捕集率,尽量将废气集中处理。
- 加强设备维护,及时修复跑冒滴漏,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
末端治理:
- 安装合适的废气处理设备,如活性炭吸附装置、催化燃烧装置等,对无组织排放的废气进行净化处理。
- 在厂区周围设置绿化带,种植具有吸附功能的植被,降低无组织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管理与平台
-
无组织排放管理平台:
- 利用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建立无组织排放管理平台,实现实时监测、数据分析和控制管理。
- 通过平台,可以及时发现排放异常,采取应急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
-
监测设备的功能:
- 实时地图展示监控设施的位置和数据信息。
- 在线监测和历史数据对比,提供污染排名和分析。
- 视频监控,实时查看现场情况。
废气无组织排放的环保法规有哪些
废气无组织排放的环保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国家层面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 明确规定了针对无组织废气排放行为的处罚条款,并详细列出了违规行为及其后果。
-
《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 37822—2019):
- 专门针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无组织排放制定了控制标准,涵盖了物料储存、转移、使用、处置等全过程的控制要求。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
- 虽然主要针对有组织排放,但也对某些无组织排放源项进行了规定,适用于没有行业专项排放标准的涉VOCs行业。
地方层面法规
-
《山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 对无组织排放提出了具体要求,如采取密闭、封闭、集中收集等措施,并对违规行为设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
《焦作市北山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 针对特定区域的无组织排放控制提出了更为严格的管理措施和要求。
国际标准
-
ISO 14001:2015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 要求企业对产生的废气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包括无组织排放。
-
美国环保局(EPA)《无组织排放监管》(NESHAPs):
- 对不同工业部门的无组织废气排放情况进行了严格限制和监管。
-
欧洲联盟《废气污染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s)指令》:
- 针对涂料、油漆、溶剂和印刷等行业的无组织废气排放制定了相应的监管要求。